当前位置:
首页 > 数据分析 > 详情

安阳市“数字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09-18 11:01   来源:   编辑:   点击量:

  数字农业是综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地理信息、智能感应等信息化新技术与新设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改造升级传统农业生产的发展模式。2024年9月,安阳市统计局为深入了解全市数字农业发展情况,按照国家统计局农村司《关于开展“数字农业”发展情况重点选题调研的通知》(农村司函〔2024〕63号)要求,通过与市、县农业农村局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线上线下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样本基本情况

  选取安阳县、内黄县7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38个普通农户,共108个样本,生产活动包括以大田种植为主以及设施种植、畜禽养殖、农产品销售与加工、农产品电商运营服务等多种类型;新型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以男性为主,分别占70.4%和73.6%;年龄多为46-60岁,分别占50.7%和57.8%;受教育程度初中学历占比最大,分别占39.4%和57.8%。新型经营主体中2023年经营收入10万元以下占40.8%,主要从事大田或设施种植,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占18.3%,主要从事农产品销售、加工、电商运营服务及畜禽养殖,收入较多。普通农户经营收入5万元以下占31.6%,主要从事大田或设施种植,经营收入20-50万元以上占2.6%,主要从事畜禽养殖。

  二、数字农业应用情况

  近年来,安阳市积极探索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应用和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积极推进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探索建立了粮田数字化、设施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的发展模式。如:在安阳县瓦店乡5.6万亩“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内,布局了智慧农业指挥调度中心、智慧农业云平台等,融合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十项现代信息技术,增设智能传感、视频监控设施160套,布设5G基站19个,构建智慧农业、可视农业基础支撑。建成了植保监测站、环境灾害预警站、国家气象观测站等6大科技板块,遥感测产、墒情监测、智能水肥、无人农机、地力提升、病虫害预警等信息数据四级共享,实现全天候、全过程、全空间精准控制。

  (二)数字农业应用到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完成了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加强了全市农产品监管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其中,内黄县投入资金2000万元,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管理系统,走出了“政府负总责、经费有保障、县乡有机构、监管到村社、检测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之路,被命名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汤阴县也被确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县。

  (三)应用“数字化装备”,建成千亩生态无人农场

  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阳全丰航空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力量,在安阳县瓦店乡建设了河南省首家面积1000亩的集“耕、种、管、收”小麦、玉米生长周期全过程生产智能化的小麦生态智慧农场。应用带有自动巡航系统的拖拉机、耕地机、播种机、收割机等智能农机装备,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云平台的农机装备协同作业管控系统,实现农机装备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农作物耕种收全自动作业。

  (四)突出“乡村建设”,加快数字乡村建设

  探索应用数字化技术破解乡村发展瓶颈,以安阳县白壁镇西裴村为重点,打造建设数字化特色乡村。该村根据实际需求,投资开发了数字化乡村运营软件,采用“1+N”模式,设立研学工坊部、田园餐厅部、儿童游乐部等N个部门。每个部门独立核算,村民分别自愿入股,根据入股股东会约定的比例收入即时到账。入股农民通过手机端就可以查看入股项目每天的收入,分红可以随时提现。

  (五)数字农业推动蔬菜生产、育苗及销售发展

  内黄县设施蔬菜近几年通过农业科技博览、内黄县现代农业示范园(马上)基地、内黄县梁庄镇农业示范园区等现代化蔬菜园区示范的物联网技术引领,通过拆旧建新和配备水肥一体化、自动放风、自动喷药设备升级设施等方式,提升设施科技含量,达到节水节肥、提质增效的目的,数字农业正在全县设施蔬菜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内黄县不断在集约化育苗上推广智慧农业技术,目前共有5处集约化育苗企业采用了自动增温系统、自动喷淋系统、自动放风系统等,引领全县集约化育苗逐步提升科技含量。蔬菜销售渠道不断延伸,依托电商产业园,通过线上交易有效提高蔬菜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六)数字农业在设施畜牧产业中的应用

  内黄县是生猪调出大县,内黄县牧原农牧有限公司做为该县生猪龙头企业,近年来,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覆盖了生猪的饲料、智慧养殖和屠宰、无害化等全流程业务,实现了“猪舍建设标准化、环保处理资源化、生猪饲养批次化、养殖饲喂自动化、生产管理智能化”。公司主要智能设备包括智能巡检机器、智能环控机器人、智能饲喂、智能兽医、节能水电、智能清洁等。

  安阳市安欣源禽业有限公司是内黄县首批国家级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豫北最大蛋鸡养殖基地,国家级绿色蛋鸡养殖基地,安装有自动上料机、自动饮水器、自动消毒机、自动刮粪机、自动温度控制器、降温水帘、轴流风机等现代化设备,检蛋、装箱、码垛由机器人操作,实现生产全过程数字自动科学化管理。

  (七)调查问卷分析(多选题合计结果大于100%)

  1.了解和应用程度尚且不高:一半及以上的受访者,特别是普通农户不了解数字农业,且没有应用数字农业。49.2%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了解数字农业,66.1%没有应用数字农业;63.1%的普通农户不了解数字农业,81.5%没有应用。

  很多受访者在农业生产、管理、经营与服务环节没有应用数字农业,因为生产过程简单而没有应用数字农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分别占29.7%和45.1%,因为不清楚应用在哪些地方的分别占34%和38.7%,因为投入成本过高的分别占31.9%和22.5%,因为缺乏技术人才的分别占29.7%和38.7%。

  2.数字农业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农业发展模式主要有数字种业、数字种植业和数字畜牧业及数字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电商运营服务等其他模式。受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发展数字种业占22.5%、数字种植业占50.7%、数字畜牧业占11.2%,数字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电商运营服务等其他模式占38%;普通农户发展数字种业占26.3%、数字种植业占39.4%、数字畜牧业占13.4、其他占36.8%。

  3.数字农业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的数字技术中智能温室占12.5%、智能农机25%、无人机植保37.5%、农业物联网设备20.8%、智能饲喂16.6%、节水灌溉45.8%,普通农户的以上各种数字技术分别为28.5%、0%、42.8%、0%、14.2%、28.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育种占25%、技术研发8.3%、生产经营管理37.5%、生产环境监测8.3%、病虫害防治25%、生产自动化20.8%、物资供应与产品销售20.8%,普通农户的以上应用分别为28.5%、14.2%、0%、0%、42.8%、14.2%、14.2%。

  4.数字农业为农业生产带来新动能:数字农业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认为数字农业可以使产量提高的占54.1%、品质提升29.1%、生产效率上升50%、劳动强度降低41.6%、生产投入减少29.1%,普通农户认为以上的有利影响分别为28.5%、28.5%、71.4%、14.2%、14.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希望可以解决的农业生产问题主要包括生产远程监控占29.1%、病虫害监测智能控制45.8%、生产数字化感知20.8%、质量溯源16.6%、仓储物流16.6%、多渠道销售37.5%,普通农户分别为14.2%、57.1%、14.2%、0%、0%、42.8%。

  5.数字农业资金投入不足:除农业龙头企业外,大部分受访者对数字农业资金投入不足。2023年只有25.3%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投入发展数字农业,投入资金5万元及以下的最多,占投资者人数的44.4%,投资最多的是3个年经营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畜禽养殖农业龙头企业,投入资金100万元以上,占投资者人数的16.7%。普通农户投入资金户数更少,占10.5%,75%的投资者投资5万元及以下。资金来源大部分为自由资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占72.2%、银行借贷33.3%;普通农户自有资金100%、银行借贷50%。

  6.数字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认为数字农业的主要障碍中投入成本高的分别占66.6%和50%,认为数字技术还不够成熟的分别占66.6%和50%,认为使用难度大,缺乏专业人才的占33.3%和83.3%,还有33.3%的普通农户认为是物流和网络设施基础建设薄弱和对数字技术不熟悉。

  7.对数字农业当前及未来前景看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认为当前数字农业发展总体情况“良好”及“优秀”的分别占53.4%和39.4%。对未来前景看好,66.1%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非常看好”及“比较看好”,57.9%的普通农户“非常看好”及“比较看好”。

  三、数字农业政策与社会支持情况

  (一)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安阳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科技的研发投入,推动了一系列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示范项目,提高了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同时,还鼓励企业、高校等相关单位与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主体开展科技合作,加速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的推广和应用。

  (二)大力推广应用智能化装备。大力推广智能化设备,如无人机、智能灌溉系统、数字化控制器等,以便更好地监测农作物、土壤状态和环境变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三)强化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人才引进和培养。吸引和鼓励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到我市就业创业,协同安阳市职业技术学校等涉农高校,推动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育计划,为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人才培训和推广普及创造条件,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人才培养。同时,吸引相关专业人才加入到智慧农业的研究和应用中,推动了智慧农业的发展。

  (四)调查问卷分析(多选题合计结果大于100%)

  1.政策引领推动数字农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享受过的数字农业相关政策主要有技术推广占64.2%、人才培训57.1%、财政补贴35.7%,普通农户享受过的数字农业相关政策主要有技术推广66.6%、人才培训66.6%、技术研发33.3%。

  2.数字农业人才支撑薄弱:32.3%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过数字农业技术培训,13.1%的普通农户参加过数字农业技术培训。农村人口老龄化严重,受教育程度较低,缺少既懂农业又掌握信息化技术人才。

  3.参与数字农业的意愿程度较高:受访者在农业生产、管理、经营与服务中参与数字农业发展的意愿程度较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于普通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选择“非常愿意”的73.9%,选择“比较愿意”的占13%;普通农户选择“非常愿意”的40%,选择“比较愿意”的占40%。

  四、数字农业发展建议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安阳市数字农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安阳市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数字农业宣传,扩大影响范围。尽管目前安阳市的数字农业应用程度尚不高,但其蕴含的发展潜力却不容忽视,预示着未来农业转型升级的广阔前景。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数字农业的宣传普及,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认知水平和应用能力。

  (二)加大政策扶持,提高资金补助。建议政府及相关农业部门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对购买数字农业设备、部署数字农业硬件设施、采用数字农业技术的新型经营主体或农户给予财政补贴或贷款优惠,减轻其经济负担,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农业项目,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大力培育新型“智慧”农民。通过加强技术培训、打造智慧农业样板等形式,培育一批能够熟练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智慧农民”,使智慧农业技术从“盆景”向“大田”辐射,带动广大农民群众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土地、种植作物。

  (四)加快设施农业小型智能农机的推广力度。依靠正在建设中的内黄农机装备产业园引进适合内黄县蔬菜设施内使用的小型智能农机并逐步推广,进一步达到减少人工投入,节本增效的目的。

  (五)持续完善“互联网+大数据+农业”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建设更加完善的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管理平台为重点,推动农业智慧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安阳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环境。

  (六)持续增强“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充分利用现有平台和安阳全丰等企业,加大大数据技术并与设备的研发应用,推动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生产流程智能化管理水平。

主办单位:安阳市统计局 联系电话:0372-2550367 地址:安阳市党政综合办公楼三楼
工作时间:8:00-12:00 14:30-17:30(冬天) | 15:00-18:00(夏天) 网站访问量: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4105000016 豫ICP备20015707号-1 豫公网安备41050202000159号